多年前,我到兴凯湖龙王庙观鸟。4月,兴凯湖仍然冰封雪罩,并未解冻,但湖口这个“龙喘气的地方”,却早已有大片水域碧水盈盈,吸引来千万只从南方飞来的候鸟到这里歇息。候鸟们有的站在冰面上,有的飞到水里嬉戏,好一幅“万鸟春归图”。
我站在岸边兴致勃勃地观赏着,突然发现,一只白尾海雕双翅缓缓扇动从远处而来,掠过一群在水里嬉戏的白天鹅上空。天鹅惊恐地“哦哦”鸣叫,向四处逃走。傲慢的海雕没有去追逐天鹅,而是张开双翼继续在水面滑行,猛然,黄色的利爪一伸,从水里拽出一条银光闪闪的大鱼,然后向岸边树林飞去。
号称“海东青”的白尾海雕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海雕在兴凯湖一带仅存十几只,因此十分珍贵。
“海东青”是满族人心目中的神鸟,也是满族民族的精神图腾。1972年,黑龙江省考古队曾在兴凯湖“新开流”发掘出新石器时期的一批鱼纹陶器、兽骨磨制的渔具,此外,还有一个骨雕的“鹰首”。可见,6000年前满族先民们就把苍鹰当作护佑狩猎和生存的神灵。
关于“海东青”一名的由来,文献多有记载。宋《契丹国志》说:“女真东北与五国为邻,五国之东临大海,出名鹰,自海东来者,谓之‘海东青’。”宋《鸡肋编》说:“鷙禽来自海东,唯青鵁最嘉,故号海东青。” 明《草木子》说“海东青,鹘之至俊者也,出于女真,在辽国已极重之。”但也有当代学者说:“海东青”是满语“松昆罗”的汉译,是天雕从享滚河飞来的意思。还有学者干脆说:“海东青”就是满语“女真”的汉译。
由于“海东青”可擒天鹅,制灵鹿,以小博大、矫健凶猛,因而古籍对其能力描述甚多。《宫廷鹰鹞》说,海东青“盘旋空中可以无微不瞩,栖于地面能见云霄中物”;《析津志辑佚》称之“横飞而直上,可薄云霄”;《吉林通志》赞誉其“羽中虎也”;《宁古塔纪略》则谓“鹰第一等”,“一日能飞两千里”。《辽史拾遗》引《燕山丛录》曰:“海东青,大仅如鹘,既纵,直上青冥,几不可见,候天鹅至半饮自上而下,以爪攫其首,天鹅惊鸣,相持殒地。”
至于赞颂“海东青”的诗词,更数不胜数矣。唐代诗人李白有:“翩翩舒广袖,似鸟海东来。”金代诗人赵讽有:“搏风玉爪凌霄汉,瞥日风毛堕雪霜。”赵秉文则曰:“内家最爱海东青,锦韛掣臂翻青冥。晴空一击雪花堕,连延十里风毛腥。”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写有:“桦屋鱼衣柳作城,蛟龙鳞动浪花腥,飞扬应逐海东青”。把“海东青”的王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但是传说中的“海东青”到底是什么鸟?目前学界仍有不同看法。
一说:“海东青”是白尾海雕。白尾海雕又叫白尾雕、芝麻雕、黄嘴雕等,是大型猛禽,体羽多为暗褐色,嘴、脚黄色,爪黑色,尾羽为纯白色。飞行时振翅缓慢,高空翱翔时两翼弯曲略向上,主要栖息于沿海、河口、江河附近的沼泽地带以及一些岛屿。主要以鱼为食,此外也吃野鸭、大雁、天鹅、雉鸡、野免、狍子等。在黑龙江的为夏留鸟。
另一说:“海东青”是矛隼。矛隼是一种中型猛禽,头和下体为白色,背翅为白色,带有暗色斑纹,因此又叫白隼。隼是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它在捕食的时候,经常作出极其神速的直线飞行,像一只飞镖射向猎物。主要以野鸭、海鸥、雷鸟、松鸡等各种鸟类为食,也吃少量中小型哺乳动物。矛隼生存于鞑靼海峡库页岛上,在黑龙江为冬留鸟。
以我个人感觉,两者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史载,“海东青”以纯白的“玉爪”为上品,另有秋黄、波黄、三年龙等名目。《柳边记略》云:“海东青者,鹰品之最贵重者也,纯白为上,白而杂他毛者次之,灰色者又次之。”《异域录》载“海东青”“有雪白者,有芦花者,有本色者。”可见,“海东青”的品种绝不是单一的。但就食性而言,我认为白尾海雕更接近于古文记载的“海东青”。
也许很难有人相信,“海东青” 这么个小小猎鹰,曾导致过一个封建王朝的兴亡。
早在唐代,“海东青”就已是满族先世朝奉中原王朝的名贵贡品。辽、金、元、明、清各代亦均设有类似鹰坊的机构,专司捕取和饲养。统治者们亦以猎鹰捕鹅捉雁作为享乐消遣。公元907年, 崇尚游猎的契丹人在北方建立了契丹王国,后改国号为辽。辽国的契丹贵族为了得到猎鹰“海东青”,经常到女真部落强行索取。特别是辽国的最后一个皇帝天祚帝,嗜好鹰猎,每年都派遣使者向生活在黑龙江地区的女真人索要“海东青”。同时,还要当地奉献美妇伴宿,任意凌辱。契丹贵族的残暴行径,激起了女真人的无比仇恨。公元1114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召集精兵猛将2500人在来流河誓师,以骑兵优势向辽国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先占宁江州,再战出河店,连克三州之地。之后,又大败10万辽兵,阿骨打遂称帝建国,国号大金。再后几场大战,辽国屡屡败北,金军连克辽国的东京、上京、西京、南京,并于1125年在山西应州俘获天祚帝,至此,有200多年历史的辽国王朝彻底灭亡了。
在女真人心目中,“海东青”是勇猛的化身,“海东青”是最崇高、最神圣的英雄。因此,“海东青”在金国依然备受统治者的青睐。金帝多在春秋两季外出渔猎,放飞“海东青”捕猎天鹅是其重要内容。100多年后金亡元立,崇尚“海东青”遗风犹存。元朝皇帝出猎时,曾有一万鹰师随行。明朝一统天下后,曾在黑龙江下游设努儿干都司,“海东青”依然是那儿地方向朝廷进贡的珍品。清朝建立后,满族人继承了女真人对“海东青”的崇拜。康熙二十一年,康熙皇帝在北京南郊校场阅兵,当他看见臂架“海东青”的御林军雄武走过,龙颜大悦,遂口占一诗,赞美“海东青”:“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数海东青。性秉金灵含火德,异材上映摇光星。轩昂时作左右顾,整拂六翮披霜翎。期门射生谙调习,雄飞胡扯黄绦铃。劲如千钧激砮石,迅如九野鞭雷霆。”其诗不仅宣扬军威武德,更夸耀了“海东青”刚毅而凶猛的性格。
古代北方民族以渔猎为生,由于“海东青”凶猛善猎而演化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海东青”的勇于搏击、不畏强敌、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是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源流之一。尤其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中,面对国际强大敌对势力的压力,更需要我们华夏子孙发扬“海东青”的雄猛顽强精神,克服困难,夺取胜利!
我为兴凯湖上空翱翔的“海东青”骄傲、自豪!
飞翔吧!白尾海雕!飞翔吧,“海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