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的炊烟

       在我的记忆里,村庄的炊烟是那样令我感动。偌大的一个村庄,在清晨、中午、傍晚的时分,不知是哪一家先点燃了炊烟,不一会儿,家家户户的房顶上,一个个烟筒都争先恐后地升起一股股淡淡的炊烟,从房顶上悠悠舞动。然后,它们又从不同的方向汇聚在一起,便形成了一团团轻轻的云朵,缓缓上升,最后融进蓝蓝的天空里。

       在村庄,每当看见炊烟,在每一个人的心田陡增要归家的思绪。劳作的人们,洗衣的少女,还有贪玩的顽童,在炊烟的召唤下,纷纷都像归巢的鸟儿,急匆匆走回自己的温馨家门。

       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村庄的炊烟是有味道的,也许它伴随着我度过的年头过于长久吧,对它产生了一种割不舍的留念情结。那是村庄大田里收获的农作物秸秆或是山坡上割回的土尔条味儿,也是大山深处“千层皮”的木材味儿,是我常常在空气里嗅得着的那种熟悉的味儿。那个年头,在夏天或秋天,人们奔波在各处拾柴、砍柴,成为家庭一种必不可少的劳动。得手的不同材质的柴禾,用绳子绑成一捆捆,不顾路途多么远,用压不弯的脊梁、担千金的铁臂,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向回家的路上,就像四川的“棒棒军”一样,可谓是一道景观。于是,在冬季来临前的村庄里,各自小家门口,一垛垛成方形或圆形整齐地码放着的柴禾,编织成村庄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线,这是一家人烧饭、取暖的希望啊!

       儿时,背着书包看见熟悉的炊烟,知道妈妈在做饭了,那炊烟似一面旗帜引领着我回家。可有时,我就像脱了缰的野马驹一样,和玩伴们一起疯玩,都忘记了各自家房顶上缓缓飘动的炊烟,忘了妈妈在家里焦急等待的心情。这个时候,妈妈会像和其他等待孩子回家吃饭的母亲一样,走出家门口,放开喉咙大声地呼唤着我的小名。听到喊声,我和小伙伴们像小鸟一样四处惊散,各自往家门口溜去。此时,家中小方桌上摆放着瓷盘盛满简单的饭菜,碗筷整齐安静地放在那里,只等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饥肠辘辘的我把伴有炊烟味的饭菜狼吞虎咽地往肚儿塞去时,母亲总是亲昵地说,军儿,慢慢吃,这样伤胃呢。

       上中学住校时,学校做饭、取暖已改成烧煤炭了。生活虽然有所改善,饭菜也逐渐多样化起来,但我吃着学校大锅饭里做出的香喷喷的饭菜,总感觉缺少一种炊烟的味道!那个在心里萦绕不去的,是妈妈一把一把往炉膛添柴禾的那种柴味。每个星期六学校放假,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急不可待地赶往十公里外的村庄,那里才是我的家。急匆匆的脚步走到村庄大路口时,远远看见那间低矮的土坯房顶已冒起熟悉的淡淡炊烟,我想妈妈此时已经在为回家路上的我做起晚饭了。父母省吃俭用,为了能够多挤出一些钱来供我们兄妹上学开销,只有在冬天最寒冷时节才肯烧煤取暖,连带着烧饭,平时还是烧着融入父母血汗的柴禾!走进家中,我又闻到了久违的那种淡淡清香的炊烟味。我知道,木方桌上的饭菜不一定丰盛,但一定很香很香。在缕缕炊烟的撩拨下,在父母慈祥的目光注视下,我酣畅淋漓地吃了个肚儿圆。

       从烧柴、烧煤,再到烧天然气,时代在进步。别了,村庄的炊烟,我儿时家中的淡淡的带着柴禾味的炊烟!可是,在我的梦里却常常升起那个时代的袅袅炊烟,像金色的纽带,还有妈妈被炉膛火染红的幸福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