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岁月

2022年8月2日上午,我们来到斯达机电设备修造有限责任公司离休干部王英武家走访。老人虽然已98岁高龄,但对一些过往记忆还很清晰,在其大女儿与保姆的陪同下,欣然和我们唠起了鹤岗解放前后在机修厂工作的那一段岁月。

王英武1925年出生于黑龙江巴彦县一户农村家庭。14岁时,由于老家屯子着了一把大火,将待收的土地与租住的房屋烧得片瓦不留,因此后来他的家乡被称为“火烧屯”。种的粮食没了,也没钱交房租,全家迫于生计,认为北大荒好过活,决定到北大荒投奔先期到鹤立的爷爷处谋生。到了鹤立后,他以给大地主钱夏“扛活”(放猪)为生,同时也在私塾学习一些文化知识。1942年,经在鹤岗当会计的同学介绍,他搭乘拉煤火车来到了鹤岗,在日伪统治的电务厂学徒,从事矿上动力和设备维修工作。

1945年8月,日寇溃逃,对鹤岗矿山进行了大肆破坏,共产党接收矿山后,为了恢复生产,由矿务局机修厂的前身——位于洋灰洞子外的中央铁工厂负责维修矿山机械设备。因鹤岗解放前在中央铁工厂的工人大部分是通过外地招募劳工来的,鹤岗“八一五”解放后大批工人返回家乡,6个车间、2个科室严重缺人,当时外有土匪骚扰,内有敌伪残余破坏,中央铁工厂要恢复生产就需要对员工进行严格审查,防止反动势力的渗入。1945年11月,已定居鹤岗的王英武被调到中央铁工厂参加革命工作。

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当时党的队伍将苏军移交的一批被破坏严重的日寇遗留武器转交中央铁工厂修理,王英武参加了修枪、修炮和造手榴弹等项工作,后来机修厂还陆续试制了一些枪械。

1948年末,由于他工作努力肯干,做为工人阶级的一员,家庭历史、社会关系清白,弟弟王英侯是解放军(考入佳木斯军医学校毕业后当兵,后来参加抗美援朝,复员后入职锦州铁路医院)。组织准备发展他入党,于是他被选派参加矿区速成党校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学习培训,于1949年1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在机修厂电力科、安检科、技术科、干部科(组织科)等岗位任职,担任过机修厂麓林山新厂建设的甲方代表,1983年9月离休。

提及刚参加革命工作时的情况,王英武回忆说:“刚开始,电工只有我一个人,由部队派来的干部当厂长,我是电工,负责电工活。厂子有军队把门,我们凭证出入厂区。我既抓电力保障又干活,三班倒工作,值宿时就是一条木板凳,一件棉大衣,忍饥挨冻就对付一宿。有时饿了,矿上下班的矿工发的大圆面包,给我了一块,就点水就吃了。刚光复时矿务局很困难,不开支,后来有段时间发鹤岗矿务局煤票顶工资,在矿上可以当钱使,到别的地方就不好使了。”这一干就是近三年,他和工友们克服重重困难,利用简陋的设备圆满地完成了党交办的恢复煤矿生产任务。

回忆当时的生产情况时,他说:“矿上设备坏了,都归我们检修,有次矿上绞车坏了,机器卸不下来,吊车也坏了,没有装卸设备,我们就用两辆摩托拽,条件简陋得很。”当我们问起苏联红军光复前夜他是否知道时,他说:“那天下晚儿我在值班,那时医院晚上都不让点灯,怕被飞机炸。那一天,我看他们将楼上的病人都搬下来了,我就问怎么回事,他们告诉我,日本子要跑。日本子走得匆忙,对电务厂的设备和设施没来得及破坏。后来,听说王其清带领一个排接收了矿山,建立了鹤岗矿务局。”

谈及机修厂的发展变迁时,他说:“老机修厂时我就在了,后来撂不下了,在麓林山建新厂时让我做甲方代表。”谈及当时想方设法搞生产的情况,他说起了研制锚链(井下用的圆环链)的事,他说:“那时候,“四人帮”造反了,干部下放了,工人掌权。矿上的锚链坏了,中央煤炭部直接下令要我们造锚链,我们将材料拉到七台河加工,七台河干完了,也不行。当时,机修厂有个清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知道这事后说,你干吧,人家要啥就给你啥,我就是学习钢铁的,我可以帮你。”

那时,厂里没有工程师,只有几名技术员,于是,他就和当时车间的生产主任、团委书记、调度和这名大学生成立了5人研发小组。他说:“那阵没有工资,我们就干了,先研究蘸火,人家用水蘸,我们就用油蘸,一看根本不行,蘸火不均匀。我们就研究要用中频改进温度控制,那时是计划经济,煤炭部给我们厂调来一台中频,到现在还有。改进工艺后,我们试验拉出了一个36吨、一个42吨的,报告煤炭部后,人家都不相信,说就这几天你们就干出来了,是不是‘放飞机’?于是就派人来看着我们怎么干的,结果又拉出了36吨和42吨的,煤炭部验收通过了,咱们和当时的枣庄成为全国并列第一。”

后来,我们查阅机修厂资料发现,机修厂自1952年以来,不断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活动,实现重要革新项目33项,重大发明创造4项。其中:圆环链在1978年全国煤矿生产配件圆环链竞赛检查评比中,破断拉力达到41吨的国际水平,被煤炭部定为优质产品。王英武老人告诉我们说,矿务局在锚链上得了荣誉后,让他在矿务局俱乐部召开的科级、处级、局级三级干部会议介绍经验,他说他只上了三年学,不会写也不会讲。于是局里安排人给他写了材料,他照着镜子背了3天才背了下来,在会议上做了发言。矿务局给这个研发项目拨了5万元钱,还给他们5人小组奖励了1000元钱。他不要,后来就给其他4个人每人发了200元钱。矿务局还给那个清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奖励了一块手表,调他管技术创新,后来此人调到大连去了。

他一生坚持正派作人,踏实作事,他大女儿王卫星给我们展示了王英武老人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共产党员”荣誉证书及离休证、老干部证等。王卫星介绍说:“他作为共产党员,有很高的觉悟,有次号召党员捐款,已90多岁的他积极响应,捐了500元。他认为自己是工人,没有多少文化,不想当干部,1983年就要求退休。他从未为自己和子女谋过利益,我们几个子女都没有借上他的光,除一个儿子接班外,我们其他子女都是通过上山下乡、考试等渠道参加的工作。”

王卫星还告诉我们,由于他的父亲既坚持原则又有好人缘,“文革”时期在厂子里开会或批斗时,他从来也没有挨过批斗。王卫星说他父亲向来艰苦朴素,对生活没有太多奢求,不抽烟、不喝酒、不喝茶。离休后机修厂凡有重大活动一般都找他,他不仅在电力上是明白人,当时更牵头承担过许多会战任务。他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怀,1957年,苏联第一颗卫星上天,他给大女儿起名叫王卫星,希望自己的祖国更加强大繁荣。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他想方设法收听卫星发回来的《东方红》声音,王卫星说她是唱着、听着《东方红》长大的。王英武老人教育子女严格,几个子女也都脚踏实地工作生活。王英武老人关心国家大事,汶川地震他带头捐款。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那一代矿工爱党敬业的精神,时光流转,他们的爱国情怀融进了矿山梦、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