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采访公司2023年职工岗位技能大赛“矿井测风工技术状元”、益新矿通风区测风工吴兴国时,切身感受到了什么是“一个好汉三个帮”。在益新矿通风区党总支书记、工会主席和矿党委宣传部部长的轮番引导下,内向腼腆的吴兴国才慢慢还原了自己的职业成长经历……
吴兴国说,他在益新矿通风区崭露头角缘自入职半年后一次自发的“纠风”举措。
技工校毕业后,吴兴国被分配到益新矿通风区测风工岗位。入职初期,跟随岳增武、王明钰两位师傅,学习风量、风速、瓦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测定和工作面风量分配的知识和技能。工作中,他凭借不懈努力,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师傅的实践带动相结合,迅速成长。半年后,师傅们拍拍他的肩膀,“咱们的吴兴国,可以‘独当一面’了。”
一天,吴兴国早早来到单位,点名、开早会、接受任务、更换工装,秒表、风表、卷尺等工具携带齐备,就与同事们乘罐入井。当走到三水平北二石门中部轨道上山时,他忽然发觉巷道的风和以往吹在脸上的力道有差别,遂停住了脚步。“目前这个风劲,十有八九不对?”吴兴国边说边拿出风表。五分钟后,结果如他预判,巷道风速达到了750立方米/分。吴兴国翻开随身携带的图纸,核实此巷道的实际风量应为500立方米/分。
“你们先走,我得把这个隐患处理了。”和同事们说明缘由后,他就对这个巷道进行了仔细地检查。当走到风门时,发现了问题“根源所在”。原来风门上部的3块风量调节板断裂。如不及时处理,将造成其它巷道风量不足。吴兴国立即返回地面,在通风区库房找到木板,用锯子加工了相同规格尺寸的木板后,又返回了井下,快速更换了断裂的风量口调节板。处理完这一隐患后,他才去找同事们汇合。回到区里,将这一情况向领导汇报后,区领导对他的处理措施很满意,并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经此一事,吴兴国意识到,“掌握更多的技术,就能干更大的活儿,起到更大的作用。”
随着深入的交流,吴兴国也打开了话匣子。
他认为,去年参与一个接续工作面通风系统调整设计方案规划,对他来说是一项引以为傲的工作。
去年4月,三水平北一石门11号层一段即将贯通,按照施工要求,在贯通前20米,要进行井下通风系统调整。吴兴国接到区领导下达的任务后,就积极配合,每天与施工队、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测量、计算,得到第一手数据后,回到办公室继续探讨设计方案。几天后,初步方案形成,在11号层回风道设置风门以及附属设施。当吴兴国和工程人员准备施工时发现,距离回风道540米处有一采煤工作面,此面需要在回风道运送大型设备和配件。风门建成后,经常会有风门同时敞开的现象,不利于通风系统的稳定。一切工作只能推倒重来!
虽然第一个方案是失败的结果,但是吴兴国和伙伴们并没有气馁,他把遇到的压力变为解决困难的动力。这天正逢周末,吴兴国休班,头脑却没闲着,突然脑中产生一个大胆地想法,“如果跳出回风道这个“圈”,选择其它巷道是不是也可以呢?”有了这一想法,吴兴国赶紧来到单位实地探查。最终,吴兴国向大家建议将风门改在11号层机道施工,并在风门设置一道调节挡风墙。既满足了新贯通巷道的通风需要,也能保障8号层2段施工队组的通风需求。
“当这个新方案通过那天晚上,我激动地一夜都没睡着!”吴兴国平复一下心情,自豪地说:“离贯通还剩30米方案通过,没耽误全矿的正常生产任务,这么多天的努力没有白费!”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对吴兴国提起获得此次岗位技能大赛第一名有什么“诀窍”?
“没有啥诀窍呀、也没有捷径,就是结合实际工作多练呗!”吴兴国笑着说。
吴兴国先后四次参加公司级职工岗位技能大赛。第一次是怀着重在参与的心态,当老师傅们上场操作时,他就在旁边“偷艺”。回来后,复盘比赛、提炼技术,慢慢消化吸收。第二次、三次参赛小有收获,分别获得了第七名、第四名。去年7月,当接到了公司职工岗位技能大赛通知后,吴兴国就铆足了劲。不是在井下实践,就是在学习室学习。翻阅大量的测风类书籍,利用互联网下载其他煤炭企业有关试题并打印成册,用“刷题战术”开阔眼界、巩固记忆。通风区领导非常支持吴兴国,为他添置新风表、秒表等装备,吴兴国只要是没有工作任务,就练习测风的技巧。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7月28日,在公司举办的通风系统岗位职业技能竞赛中,吴兴国以综合成绩84.4分,夺得了“矿井测风工技术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