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产节约 抗美援朝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前人山人海。

这一天,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于今天成立了!

消息传到鹤岗矿区,整个矿区沸腾了!

鹤岗矿区的广大干部群众,欢欣鼓舞、热泪盈眶、载歌载舞,庆祝新中国的诞生……

自1932年沦陷于日本帝国主义之手,至1945年8月15日光复,再从1945年年末回到党和人民的怀抱到新中国成立,鹤岗矿区经历了惨遭日本帝国主义14年奴役的悲惨命运,也经历了支援“三年”解放战争的革命洗礼,终于盼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矿区人民终于成为了新中国的主人,人们在喜极而泣之际,决心为建设新中国多出力、出好煤……

然而,正当矿区人民意气风发地全力恢复生产,大规模开展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朝鲜战争爆发了。

1950年9月15日,美帝国主义组织“联合国”军,悍然出兵朝鲜,于1950年10月1日,越过“三八”线,攻占平壤,进而催兵北进,兵锋直指中朝边境、鸭绿江边,其空军前锋,屡犯我国边境,杀伤我边民、炸毁我民居,气焰甚嚣尘上。

经外交抗议和严重警告未果后,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做出出兵朝鲜,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英明决策。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援朝部队12个师,在彭德怀元帅的指挥下赴朝作战,举世瞩目的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打响了。

一、 宣传动员、捐款捐物

战争就是命令!

经受苦难和革命洗礼的鹤岗矿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增产节约,抗美援朝”的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

1950年11月10日和1950年11月12日,鹤岗市分别召开了第二届人民代表会议和中国共产党鹤岗市第一届代表会议。在这两次会议上,矿务局第一副局长、市委委员梁文舟,两次做了《时事报告》,号召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奋起投入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行动中来,以实际行动掀起爱国主义劳动竞赛高潮。

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鹤岗市第一届代表会议所做的《决议》中,明确号召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用实际行动来支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们不仅用超过生产任务支持战争,而且要自己练好身体,准备好行装,向全国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宣誓:愿与朝鲜弟兄一起参战,为消灭世界祸首美帝国主义流尽最后一滴血,让战争贩子们在百折不挠、战不无胜、人民最忠实的政党面前毁灭,使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永远翻身。”

在这次会议上,人民代表和党代表们进行了热烈的分组讨论,代表们纷纷表示,要开展增产、参军、减低工资、减少公休等活动,用实际行动争当抗美援朝英雄。

矿工代表庞德海(后任共青团鹤岗市委书记、鹤岗矿务局党委副书记)在分组讨论中义愤填膺地说道:“美帝打朝鲜就是打我们,十四年的亡国奴滋味大家都尝过,我们决不能再当第二次亡国奴!我们回矿上以后,要开展生产竞赛,用大量出煤来援助朝鲜!”

军属代表、兴山矿采煤工人田舜夫激动地说:“我一定写信给我儿子,告诉他,不打倒美帝,不要回家!”

农民代表周茂德也慷慨激昂地说:“我有一个儿子,我要让他去当兵保家卫国!”

会上,全国劳动模范李庆萱和李乐亭,向全东北煤矿职工发表了题为《掀起爱国主义竞赛》的倡议,号召全东北煤矿职工用实际行动抗美援朝!

一时之间,全市人民群众抗美援朝的劳动热情、工作热情,迅速地激发调动了起来……

这期间,鹤岗矿区委员会(工会)、青年团鹤岗市委、鹤岗市民主妇联、鹤岗市中苏友好协会、鹤岗市文联等人民团体联合发表题为《誓以积极行动支持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的声明。

声明指出:“宣言代表了全国人民的严正意志,也正是表明了我们鹤岗职工、青年、妇女的正义要求。我们为了人类持久和平事业,我们为了捍卫祖国领土与主权,愿意贡献我们仅有的生命和一切,坚决以实际行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随着战争的发展,市区、矿区的宣传工作不断深入。

1951年5月1日,鹤岗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活动。全市大约有两万多人参加了这次示威游行活动。

参加游行的群众义愤填膺,愤怒声讨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反对美帝国主义重新武装日本,坚决拥护和平宣言,拥护五大国缔结和平公约,全市28771名市民进行和平签名。自5月份开始,全市纷纷订立爱国公约,有力地推动了各条战线的工作,促进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

与此同时,全市机关干部、厂矿工人、全体市民支援抗美援朝的捐款捐物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

1951年初,矿务局职工决定在6个月内利用超产的价值捐献“鹤岗矿工号”米格战斗机一架,按当时的币值折算,相当于15亿元东北币。结果6个月干下来,超产价值实际达到17.2亿东北币,超额完成了原定捐献计划。

这其中,矿务局工程技术人员捐款行动十分踊跃。

因为当时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相对比较高,因此捐款的数额也最多。

1950年11月,仅矿务局计划处的工程技术人员一次性捐款就达324万元(东北币),折合后人均捐款相当于今天的8.3万元人民币。

兴山矿的年轻技术员、先进生产者任英夫(后任矿务局副总工程师)甚至一次性捐出了自己一个半月的工资。

在此基础上,矿务局机电处所属各工厂的广大工人还纷纷报名参军,要求上朝鲜前线。工人们还提出“上前线当战斗英雄,在后方做劳动模范”的口号,全面掀起了红旗竞赛活动高潮,用实际行动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动。

至1952年1月10日,这场声势浩大的支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捐款捐物捐武器活动才宣告结束。

但尽管如此,干部群众支援抗美援朝的热情依然不减,又在结束捐献活动后,再捐了3个月。至1952年4月,全市各条战线捐款捐物款项折合东北币高达24.6亿元东北币,超过了原计划的44.7%,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二、 增产节约、支援战争

1951年10月,毛泽东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指出:“在工业和农业战线上正在发展着的爱国增产运动,是我们国家值得庆贺的新气象”,并向全国人民提出“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号召。由此,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了起来。

因为鹤岗矿务局是全国解放初期东北地区最大的煤炭企业,也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所以鹤岗市的增产节约运动率先在鹤岗矿务局开展了起来。

面对支援战争的需要,矿务局党委、矿务局把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同加快恢复生产、改革采煤方法紧密地结合起来,突出抓住采煤方法落后这个制约生产的主要矛盾,首先在改革生产工艺上寻找解放生产力的突破口。

解放前,矿务局各所属煤矿采用的采煤方法,大多还是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高落式采煤方法,又被称为掠夺式采煤法。

这种采煤方法,既浪费资源,又十分危险,不但大量的煤炭资源被丢弃在井下,造成自燃发火,而且矿工的安全也毫无保障。所以,在光复后逐渐被矿务局停止使用。

1949年,鹤岗矿务局开始推行“两段同时拂”采煤方法,并首先在南山矿142、150两个工作面试点推行,通过试点试验,很快成功。

所谓“两段同时拂”,就是在厚煤层中分层开采,这样可以提高采煤的回采率。这种采煤方法,相较高落式采煤法,提高回采率可以达到20%以上,最高时可以提高50%的回采率。而且,生产的安全程度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在推行“两段同时拂”采煤方法的过程中,南山教育坑因煤层较厚,还采用了“三段同时拂”的方法,即将厚煤层分三层进行开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在1950年在全局推广。当时,全局共有33个回采工作面,已有14个工作面实行“两段同时拂”或“分层同时拂”采煤法。

到了1950年4月,矿务局开始在东山矿六坑引进苏联KNM—1型截煤机,随后不久,在分层开采工作面中大规模引进苏联截煤机进行掏槽,大幅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原煤产量。

在实行“两段同时拂”采煤方法的过程中,顶板管理是关键。一开始,工人们用打木垛的方式,进行顶板支护,结果导致木材的消耗量极大。

为响应毛泽东主席“增产节约、支援战争”的号召,1952年初,兴山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们共同研究出用井下矸石码垛支护的办法,率先在一井、五井试验,结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

他们首先选用较规则的大块矸石,然后以砌砖的方式,将矸石码成石垛,每5米打成一条支护带用以支护顶板,不但支护效果极好,而且大大地降低了木材的消耗,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据当时的统计,用这种方法进行顶板支护,50米长的工作面,每前进一个循环,就可以节省木材1.78立方米。这样算下来,每月可以节省木材52立方米。当时全局共有14个工作面采用“两段同时拂”采煤方法,运用码矸石垛进行顶板支护,每月就可以节省木材728立方米,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为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增产节约、支援战争”的积极性、创造性,矿务局充分发挥煤矿工人的主人翁作用,通过宣传树立先进典型,广泛动员煤矿干部职工,深入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推动先进的采煤方法,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增产节约。

当时,矿务局大树特树的典型是发明“药壶式掏槽钎子”的李庆萱。

李庆萱身材魁梧、大高个、性格豪爽,说话瓮声瓮气的,平常特别爱动脑筋,当时是煤矿的生产技术员,只有29岁。

新中国成立初期,矿用火药奇缺。生产用火药,有时甚至要从朝鲜进口。因此,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井下采煤时严格限制火药用量。恰在这个时候,李庆萱开动脑筋,发明了“药壶式掏槽钎子”,经实际应用检验,这个发明有效地提高了爆破效果、减少了火药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据1950年1月1日的《鹤岗工人报》报道:“兴山矿111大掌子(面)在没采用掏槽钎子打眼时,每小班需打两排眼、每排6个眼,眼与眼间相隔1米,每眼装炮药2.5个、共用炮药30个;每眼用导火索1米,共用12个雷管,可出煤20车,平均每炮出煤1.4吨。应用“药壶式掏槽钎子”后,一排只打4个眼,炮眼与炮眼的间距2米,炮眼由下向上斜35度打眼,每眼装药5个,导火索1.5米,雷管4个,共崩下煤20多车,平均每炮出煤4.5吨。”“试验结果,节省炮药10个,导火索6米,雷管8个,多出煤8车多。”

实践证明,“药壶式掏槽钎子”的发明与应用,实现了增产节约的目标。据当时统计,鹤岗矿务局推广使用李庆萱发展的“药壶式掏槽钎子”,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147亿元东北币。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给予李庆萱极高的表彰嘉奖。1949年12月20日,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通令嘉奖李庆萱,并颁发一等红旗奖章一枚,给予奖金1500万元东北币。鹤岗矿务局局长许铁民致信李庆萱,向他转达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的嘉奖。12月25日,矿务局召开公开奖励大会,宣布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的嘉奖令,矿务局副局长梁文舟号召全局干部职工向李庆萱学习。会上,李庆萱在发表感言时,激动地说:“只有在新民主主义国家,在共产党领导下才能这样,今后我要在实际工作中争取入党!”

是年5月1日,全市召开庆祝五一劳动节大会。会上,市领导亲自为李庆萱配戴奖章、颁发奖旗,并宣布正式吸纳李庆萱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了宣传树立李庆萱这个先进典型,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向李庆萱学习,广泛开展创新发明、增产节约运动,会议还请来了电影制片厂的同志,专门为大会和李庆萱拍了电影。事后,工人们情绪激动地说:“我们煤矿工人也能上电影了!”,“大家一定要向李庆萱学习,立头功、做贡献呀!”

在李庆萱的事迹激励带动下,矿区干部群众增产节约、支援抗美援朝的干劲儿不断高涨,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英模人物。

这其中就有鹤岗矿务局的著名劳动模范李乐亭。

抗美援朝期间,李乐亭曾在兴山矿五井带领主要由日本人组成的100多人的采煤队,采用分层开采的采煤方法,在长达50—60米的大场子工作面采煤,产量长期保持全局之首。为此,李乐亭出席了全国工农兵劳模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为了增产节约,矿务局还在抗美援朝前后开办了胶皮鞋厂和矿灯厂。其中,矿灯厂的一位姓何的工程技术人员(真实姓名已不可考),积极进行技术攻关,有效地改造了矿灯的极板,使原产自西安(现在的辽源)的矿灯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延长了矿灯的使用寿命,受到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煤管局的通令嘉奖。

在增产节约的运动中,广大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空前高涨。

1953年秋,兴山四井300马力绞车主轴出现裂缝,如不及时更换,严重危及安全生产。当时鹤岗没有加工能力,全国只有沈阳可以加工。为尽快更换绞车,矿务局机电处派技术员李光启前往沈阳寻找加工单位。

在寻找加工单位的过程中,李光启连续三天三夜四处奔波,辗转于沈阳、抚顺、本溪、阜新等地,甚至冒雨步行十多公里山路,才找到加工单位。然后,又马不停蹄地到北京办审批、设计图纸,之后再返回阜新加工大轴,最终以最快的速度将大轴加工好并发回鹤岗,解决了制约安全生产的燃眉之急。

但他没叫一声苦、没喊一声累!

在增产节约、抗美援朝期间,当时的东北人民政府曾有一种增产节约的统一核算方法,就是把各行各业增产节约的财产物资折算成粮食,来核算增产节约的成效。所以,煤炭生产也曾被折算成粮食来衡量增产节约的贡献大小。

1952年6月16日《新鹤岗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要增产节约2835吨粮》的新闻报道,记载的就是当时东山矿123采煤队增产节约、抗美援朝的往事。

报道写道:“为响应(东北人民政府)增产节约800万吨粮食的号召,我们东山矿123采煤场子工友,信心百倍地制定了增产节约计划,保证给国家增产节约2835吨粮食”,同时写到:“到年末,我们(123场子)除了要完成50704吨原煤及补足欠产外,还要增产16190吨原煤,折粮2382.39吨。节约5种材料消耗,折粮52吨。6月到12月总产量中的质量,60%要达到含矸率不超过3%,可节省选煤费折粮401吨,共为国家增产节约2835吨粮食。”,以此表达增产节约的决心,可以说工作干劲儿热气腾腾、热火朝天。

鹤岗矿区、鹤岗矿务局、鹤岗煤矿工人,就是以这种爱党爱国、拼搏进取、甘于奉献的精神,增产节约、抗美援朝的,直到抗美援朝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

可以说,抗美援朝这场立国之战的背后,有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努力和奋斗,也有我们鹤岗矿务局、鹤岗矿区的巨大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