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我生命的摇篮

“基台平展,托山亭而向苍宇;石径遥伸,若彩虹而出青峦。谷雨立秋,景物缘季节昭飏色彩;呦呦鹿鸣,惠风和畅,地灵人杰,绵绵华章。”这是节选鹤岗市北山森林公园呦呦亭旁的巨大石刻。寥寥数笔,就将北山公园的四季华美,尤如画卷般徐徐展开……

鹤岗北山森林公园,紧邻小兴安岭余脉,地处城市北部山区,占地面积157公顷。是距市区最近、生态最丰富、人文景观最多元的森林公园。据史料记载,百年前这里就有居民生活,并由此翻开了鹤岗百年历史的序篇。此山地理位置显著,半山腰至今仍留有日军侵华期间的坑道。1945年8月10日,苏联红军突破“兴山要塞”日寇防线,曾炮击此山上日军修筑的坑道工事。

我的家就住在山脚下。小时候,北山,就是我们玩伴心中的天堂。放学后书包一扔,就到山上去捉鸟、抓蝈蝈、采野菜,尤其是山口处的白灰窑,旁边是废弃的石灰石堆积成二十余米高的白色石山,一到山口,我们先来个登山比赛,由于我腿长个子高,冠军就自然不在话下。只是可惜了姐姐刚给我买的新回力鞋,不到一个星期就飞边、开口了。那时的北山有两个白灰窑、一个打石场,每天都浓烟滚滚、尘土飞扬,山坡上到处是坟墓、菜园。山顶上裸露的黄褐色岩石,尤如一个秃项的老妇,无奈地注视着山下的一切。为此,百姓们又称北山为黄土包山。记得有一年冬天,我和邻居家的小伙伴六、七个人,用了一上午时间,在山顶堆起一个在市区都能看得见的十几米高的雪人,整整挺立了一个冬天。后来,山顶上盖起了房子,矗立起了高高的电视信号接收塔,不允许外人进入,我们去玩的次数也就逐渐少了。

青年时代,这里的山间小径也是我徜徉思索的佳境。那时候,山里的环境已有所改观,山坡上的坟墓已深葬或搬迁,崎岖的山路也变成了平坦宽敞的沙石路,林间的野草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小鸟也唱着欢快的歌,满山遍野的达子香足以令人赏心悦目。

2008年,北山森林公园开始正式修建,继公园主门、仿古凉亭、长廊之后,又拆除、动迁了打石场和白灰窑,同时进行了全方位复绿。尤其是近年来,鹤岗市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确立了“生态立市”战略,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还绿于民为目标,对北山公园进行了大规模的绿色生态修复和改造扩建。在原有的柞树、桦树、椴树、落叶松和马尾松的基础上,又栽种了五角枫、云杉等十余种乔木3万余株,兴安杜鹃、榆叶梅等十余种灌木2.3万株,党参、北芪等草药和各种花草树木漫山遍野、摇曳多姿,尽显自然风光之美。

公园的三座山顶都建有仿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鹿迹山阁、呦呦亭、青云台。青云台为北山制高点,与东南方的翠微山遥遥相望,与青云台相连处建有观景台,游人可登高远眺,俯看北山绿树花海,纵览鹤岗城市全貌。

公园野樱路东侧有四处3000平方米的泡泽,可见芦苇青青、野鸭嬉戏,松鼠和野鸭与游人相遇也不惊不跑,呈现出一派人与自然合谐共融的景象。在红枫路中段,有自然形成的野山泉名为“瑞鹿泉”。泉水天然优质、口感甘冽,前来打水的人络绎不绝。“瑞鹿泉”向东南流淌,形成19层的瑞鹿溪,是北山公园最具特点的景观之一。

山脚下,随坡就势,修建了连接三座山的人行自然外环路。亭、阁、台相连成趣,并在山的入口处修建了温馨驿站,记载着北山的历史。

“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不正是北山公园的真实写照吗!苇草迎风摇曳,野鸭闲庭信步。在这里,春赏杜鹃夏赏梅,秋赏红叶冬观雪,北山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锻炼、郊游野餐的得天独厚的乐园。每逢节假日,11岁的小孙女都嚷着让我带她去北山公园游玩。退休后的我,也愿意陪她重游我童年的天堂。

昔日荒山沟,今朝景观地。适宜的温度、绝佳的水质和优美的环境,也使北山公园成了网红打卡地。为了解决游人泊车问题,在公园的正门西侧,新建了一万平方米的树阵式停车场,吸引了陕西、重庆、海南、四川、湖北、广西、河南、山东等全国各地自驾游的客人,且呈逐年增长之势。他(她)们到此避暑、露营,最多时,外地的房车可占半个停车场。

“走遍天南地北,鹤岗北山最美”。从他(她)们赞誉的语气中,我感到了自豪。因为这是我的家乡,这是我的北山,更是我生命的摇篮。她陪着我变老,我看着她蜕变。她变得年轻激情四射,她变得靓丽光彩夺目。她,就像一壶醇香四溢的美酒,醉了家乡,醉了游人,也醉了我幸福甜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