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瑜和她的国学小课堂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乾元国学的校长兼老师梁书瑜是和学生们在课堂上度过的。下午她分别为文言文专项练习班和小古文班授课,班里以初中生和小学生为主,其中最小的只有7岁。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课堂上,梁书谕和孩子们一起朗读《战国策·魏策四》的内容,并用生入浅出的方式为学生们授课。比如,与邯郸一词有关的成语是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给出了答案:邯郸学步。梁书瑜又问,“闻”字你知道哪些古诗呢?一个女孩子回答:“处处闻啼鸟。”

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吸引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给孩子们开阔眼界,她还请深圳的专业人士设计适合小学生的动漫课件,让一个个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活起来,拉近了时空和距离。一年级的刘聿泽和同学们学得特别认真,上课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还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小古文班里,那些几千年前的故事和人物并不遥远,在梁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专心学习思考,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国学的种子,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栋梁之材,而这正是梁书瑜的梦想和希望。为了这个梦想,她和孩子们每天都在一起学习,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行。

2010年,对梁书瑜来说永生难忘。这一年,她在杭州出发,在老师的引荐下,成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博的助教。百年北大,是读书人心中的圣殿和明灯。五四精神是北大的精神核心,北大是这场运动重要的历史见证者和精神传承者,在时代的发展中,一直以创新精神,引领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进步,培养“引领未来的人”。北大的学习和生活为梁书瑜打开了一扇窗,而博学儒雅、让人如沐春风的导师王博如更是照亮了她的世界。

“中国哲学提供的不是某种知识或技能,而是德行与生命。不是某一个具体的答案,而是在矛盾中思考的习惯。”王博老师倾心授学,传道、授业、解惑, 8年的“象牙塔”的生活,她在老师的指导下研究《论语》《周易》等国学经典,并下定决心像老师们一样,传承文化经典,将铸造精神传统的课堂带回家乡,让更多孩子受益,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2018年4月,梁书瑜的乾元国学在市中心站君比邻超市二楼开班。创办学校之初,无人问津。梁书瑜一个个学校去跑,在接孩子的家长群里向家长讲解学习经典和古文对孩子成长的帮助,当招来第一个学生时,她感到特别开心。楼下人来人往,而楼上的学校却像沙漠中的绿洲一样安静美好。整面墙的书柜,摆放国学经典,那都是她精心挑选的书籍。走廊里,放着一个望远镜,学习之余,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探索星空奥秘。干净明亮的教室里,她和孩子读《论语》,为孩子讲解那些句子里背后的历史故事。她的认真和耐心慢慢打动了家长,家长也跟着孩子一起学习,日积月累,她的国学小课堂在家长和孩子中有了名气,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国学小课堂,学习经典文化。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在梁书瑜心中,国学是民族文化精髓,从小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带学生读《周易本义》和《论语》的过程中,看着孩子们清澈的眼神和可爱的笑容,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明理,一天天进步,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开办小班的基础上,她又开办了成人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021年的4月,她和成人班的学员一起开启了朝圣之旅,目的地是山东曲阜,这里古为鲁国国都,孔子故里,被称为“东方圣城”,孔庙、孔府、孔林是儒家的表征,在这座具有东方建筑特色、气势雄伟、历史悠久的古代建筑里,梁书瑜和学员们感受着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渗透进生命血液的影响,更坚定了传承国学和传统文化的信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2021年5月30日,兴安区政协《论语》研修班开班。已成为区政协委员的梁书瑜带领学员们精读《论语》,详细讲解其中内容含义,政协领导及政协委员30多人参加了学习。9月2日,她在市委党校讲《周易》《论语》。2022年4月20日,她在欣虹社区为社区干部讲解经典国学……对她而言,每一次的阅读和讲解,都像是站在天地之间,站在历史与现代的临界点上;每一次的重新凝视,都是一次精神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