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是基石,垒起雄伟山峰;爱心是山峰,托起火红的太阳。
——题记
多年来,单国强始终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岗位上,对身边人总是一副热心肠,“有事您说话”既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更是他一直积极努力付诸的行动。
1965年出生的他,是龙煤集团科蓝能源有限公司鹤岗煤炭收购部的业务员。同时,他也是助老扶幼公益志愿者协会的副会长。几十年里,他参与了数不清的公益活动。即使身患癌症后,他仍一边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坚持参加公益活动,始终念念不忘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与人为善、乐于助人、舍己为公的品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尊敬。
2023年,他被评选为“龙江好人”,继续为热爱的公益事业奋斗,让大爱之花开遍龙江大地,成为他最大的心愿。
幼承家教,从小养成助人为乐的品质
单国强如此热衷公益,与其成长的家庭是分不开的。单国强的爷爷奶奶曾是抗联战士。在祖辈的影响下,单家的孩子都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
单国强平时最喜欢听奶奶讲过去抗联的故事。杨靖宇、赵尚志等抗联英雄的事迹,他铭记在心。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的单国强,耳濡目染奶奶的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热心肠的品行也深深地在他心里扎下了根。奶奶经常讲雷锋的故事,教育他要做一个经常帮助他人的人。于是,从那时起,单国强就常帮邻居扫街道,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无私地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军营锤炼,倾情付出自己的光和热
1985年,单国强跨入了军营。入伍之后,他通过刻苦学习考上了部队的卫训队,成为炮兵团卫生队的卫生员。
作为一名卫生员,他觉得救死扶伤才是真正的帮助人。为此,他特别努力上进,学习了很多医疗知识,战友有个头疼脑热都找他来诊断。
有一次,部队俱乐部着火,身为卫生员的他也前往火场。救援现场,卫生队的一辆车陷在火场之中,单国强自告奋勇去开火场里的车。救援之后,部队要给他记功,单国强拒绝了,而是把功劳让给了其他战友。
身患癌症,依然不舍公益事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单国强的公益之路始于2005年,他在哈尔滨松花江边游玩的时候,接触了春雨志愿者团队。那时候,大家伙儿正组织志愿者为白血病患儿募捐,当时他就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希望自己也能出一份力。就这样,单国强申请加入了春雨志愿者团队,他的公益之路也随之拉开了帷幕。之后,团队只要在QQ群里公布活动内容,他有空就会去参加。
同年,在一次单位体检中,单国强被查出患上了肾癌。这一噩耗,顿时让全家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大夫给出诊断后,单国强并没有被吓到,而是理智地按照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接受治疗。单国强在哈尔滨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不到20天,听说春雨志愿者团队有活动,他竟偷偷地走出病房去参加公益活动,只愿为热爱的公益事业再尽一份力量。
他跟随志愿者们到敬老院给老人理发,到孤儿院给孩子送学习用品,到自闭症学校陪自闭症儿童一起上课,与老师一同带自闭症孩子到植物园游玩辅助治疗……
他还长期帮扶两位孤寡老人,一个是家住兴山区的100岁老人于氏,一个是75岁的邢奶奶。只要一有时间,单国强就会去帮助这两位老人劈柴、拉煤,跟亲儿子没什么两样。
2011年,单国强在义工联盟的介绍下认识了93岁高龄的于奶奶。他第一次到老人家时,那情景令他至今难忘。于奶奶是个小脚老太太,她住在破烂的平房里,玻璃有的都碎了。家里就她一个人,外出、行动都很不方便。
单国强和志愿者一有空就去看她,帮她做饭、劈柴。每逢节假日,单国强都会带志愿者上门帮老人包饺子。在老人百岁后的每个生日,他都会给老人庆生。在单国强长达12年的陪伴和帮助下,于奶奶和志愿者们越发亲近,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2023年1月份,105岁高龄的于奶奶去世了。“因为她家里没什么人,我们志愿者凑了6000块钱给老人送了终。”单国强谈到于奶奶,泪水湿了眼眶。
二十多年来,单国强所参与的公益活动几百次。不了解单国强的人会疑问,他为什么这么热爱公益事业?单国强的回答是:“做这些事,使我的内心充实,帮助别人,让我感到快乐。”质朴的话语掷地有声,就如他所说的一样,单国强的家风家教鞭策他时刻在公益的路上……
疫情防控,依然逆行冲锋在前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街道封闭管理,人们凭通行证出行,每户只允许一人两天出门一次采购生活必需品。然而,单国强一个人竟然拥有4张通行证!他,何以享有这样的“特殊待遇”呢?这4张通行证,道出了背后的暖人故事。
最早的一张通行证,是向阳区第九社区发给他的一纸介绍信,这也是单国强疫情期间最早服务的社区。
2月12日,鹤岗市医疗队驰援孝感的短视频在朋友圈刷屏了,曾有过相似支援经历的单国强看到那一幕,不禁潸然泪下。虽然不能去抗疫前线,但他心里总想着能做点什么。
当得知第九社区需要志愿者时,单国强立即来到社区报名,他被安排到六店卡口值守。晚上气温低,一站几个小时很遭罪,但单国强和大家一样毫无怨言,值班、站岗守时守点儿,一点不含糊。
2月18日,单位要求职工到就近的社区报到。单国强又来到红军办,成为红军办先锋岗的一员。为了给其他志愿者提供方便,他主动要求值晚上那段时间。于是,他又拥有了第二张“通行证”——来自红军办的介绍信。两张介绍信上都写着单国强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作为单位的出勤人员,单国强又有了第三张通行证——单位的出行证明。疫情期间单位工作时间与以往不同,他将本职工作、志愿服务进行了无缝衔接。助老扶幼公益志愿者协会与工农区民政局对接,专职为辖区10家敬老院服务。以往的志愿活动都在向阳区进行,这次要跨区服务,出行还是个事儿。于是,工农区民政局又给他开了张职工通行证,说明一栏上写着:为辖区养老机构服务。这下单国强畅通无阻了,走到哪儿都是“绿灯”。养老机构都是封闭管理,他们协会负责为10个敬老院代购生活必需品,从米、面、油到小零食,有求必应,在发放物资的同时再把垃圾运走。他们用爱心奉献化解了封闭时期老人的生活难题。
单国强家住在向阳区第六社区,他每天要步行40分钟,先到达工农区昌盛小区的一家敬老院,为老人们送生活必需品,再帮他们倒垃圾。有时候路线不一样,因为有的东西去一个地方买不全,得多走几家。解除封闭之前,单国强每天给敬老院的老人买完东西送过去,一忙就是一小天,从敬老院那边忙完再回到单位,基本上又到了上岗的时间了。站两个多小时的岗后,晚上回到家,他还经常在群里看看大家的工作信息。
爱心传递,守护生命
2025年2月10日,对于志愿者单国强和李树民来说,是极为忙碌的一天。
当天清晨,他们接到宋振强的电话。宋振强是鹤岗市手牵手孤困儿童服务团定向帮扶的儿童家长,他左侧上下肢麻木,病情加重,怀疑有栓塞脱落。
二人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带着宋振强前往鹤矿医院做全面检查。按照手牵手孤困儿童服务团长的要求,他们又前往市医院进一步咨询治疗方案。市医院神经内科大夫表示,需要依据脑核磁共振结果判断病情,但市人民医院拍摄脑核磁共振要等三天之后。为了让宋振强得到及时救治,单国强立刻联系鹤矿医院,鹤矿医院内科系书记董春成被他们的爱心所打动,迅速请示相关科室,为宋振强开辟了加急绿色通道。单国强不辞辛劳,亲自驾车多次往返于鹤矿医院和市人民医院之间。
最后,在鹤矿医院专家的精准诊断下,确定了宋振强患的是陈旧性脑栓塞,下肢问题不算严重,但脑栓塞仍需治疗。市人民医院和鹤矿医院了解到单国强和李树民作为志愿者帮扶宋振强的情况后,医生们深受触动,纷纷提供更多支持与便利,及时为宋振强开具药方。考虑到宋振强的具体状况,医院没有安排他在鹤岗住院。
爱心志愿者们还与哈尔滨医大的唐波大夫取得联系,将鹤矿医院的检查报告通过微信传给唐教授。唐教授查看结果后,认为目前情况较为乐观。同时,志愿者们联系了哈尔滨的王院长,得知去哈医大治疗可能要排到下周一。
这一天,单国强全力协调各方资源,四处联系医院医生,不仅出车,还全程出力,和李树民连吃饭都只能匆匆应付。
正是因为他的不懈努力,以及众多爱心人士和医院的支持,宋振强的病情才得到及时诊断和妥善安排。这份爱心的传递,彰显了志愿者团队的强大力量,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与希望。
二十年来,单国强参加了鹤岗市助老扶幼公益志愿者协会、鹤岗红十字会志愿者协会、鹤岗禁毒志愿者协会、抗癌协会及与爱同行、义工联盟等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其间,他累计参加公益活动几百次,帮扶老幼人员百余人。
单国强有很多微信群,但不是通常人们碍于情面不得不加的购物群,而是爽快自愿加入的诸多公益团队群,大家都叫他“爱心大使”。有人在群里问他:“为什么坚持做了这么多年的志愿者?”他在群里回复道:“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奉献爱心,完善自我,传播中华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