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是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听到的一种病症,但你真的了解它吗?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骨质疏松和脆性骨折患者数量都呈上升趋势,40-65岁年龄段的人群患病率较高,骨质疏松需要重视筛查,以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是一组以骨量减少或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张度下降,骨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是一种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疾病
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更严重致残、致死。
1.疼痛、身高变矮或驼背。
2.骨折及续发性骨折的风险增加。
3.生活质量下降,影响日常工作和活动。
4.残疾,丧失工作能力。
5.髋部骨折患者残疾甚至死亡。
骨质疏松的危险人群
一是老年人群、老年男性、老年女性,绝经后女性人群;二是有基础病人群:如风湿疾病、糖尿病等影响骨代谢;三是因基础病用药人群:如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影响骨代谢的药品。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基于DXA骨密度测量结果和/或脆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防治基础措施——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钙剂:
1.成人推荐摄入量:800mg/d。
2.≥50岁推荐摄入量:1000~1200mg/d。
3.营养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每日膳食约摄入元素钙400mg,故尚需补充元素钙约500~600mg/d。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钙剂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维生素D:
1.成人推荐摄入量:400 IU(10μg)/d。
2.≥65岁推荐摄入量:600 IU(15μg)/d。
3.维生素D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治时,剂量可为800~1200IU/d。
建议酌情检测血清25OHD水平,以了解患者维生素D的营养状态:老年人血清25OHD水平应≥75nmol/L(30μg/L)。
骨质疏松症防治基础措施——调整生活方式
1.饮食要保证足够的钙和蛋白质摄入,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
2.每日要有充足的阳光照射。早晨或傍晚,每次15-30分钟,一周两次。
3.加强体育锻炼,以抗阻力和有氧运动为主,长期坚持。
4.保持体重在健康范围。
5.避免吸烟和酗酒。
6.避免过量饮用咖啡、碳酸饮料。
7.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