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每10个成年人里,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血糖超标本身不致命,致命的是一系列并发症,比如心梗、中风、肢体坏死等。
医生表示,血糖控制不佳可使寿命缩短9~10年,但生活中不乏八九十岁的高寿糖友,还有些糖友的血管状态保持得相当不错。
高寿糖友有7个共同点
1、体重相对标准,不胖不瘦
著名期刊《糖尿病治疗》刊登过的一项研究显示,体重指数BMI与人的寿命呈U形关联,即太胖太瘦均可影响寿命。
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国际单位kg/㎡)。建议糖尿病患者将BMI保持在20~24,男性脂肪百分比不超过25%,女性不超过28%。
2、控好血糖、血压、血脂
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的目标,适合于大多数预期寿命较长、无低血糖风险的老年2型糖友;如果是80岁及以上的老人,则可将标准放宽至8%。
在降压降脂方面,高龄、一般健康状况较差的糖友也要适当放宽标准,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毫米汞柱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降至低于2.6、1.8、1.4毫摩尔/升。
3、肠胃好、消化好、大便通畅
树立从牙齿到肛门消化道全系统保护意识:
刷牙时,仔细清理牙缝,减少牙周感染;注意进餐顺序,先汤菜后主食,细嚼慢咽;若有腹泻、便秘,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调节;定期做胃肠镜检查,防止消化道肿瘤的侵袭。
4、心脏好、循环好、手脚温暖
据统计,约有60%的糖友死于心血管并发症或伴随症。保护心脏功能就是要控制住每个心血管危险因素。
除减重外,糖友易心动过速,要注意监测心率。糖尿病患者的最佳心率是60~70次/分钟,如果静息心率超过80次/分钟,最好遵医嘱用药控制。糖尿病还容易并发微血管病变,末梢循环差。建议糖友常做踮脚运动,可提高下肢循环速度。
5、营养均衡、戒烟限酒
选择食物时注意膳食平衡,种类尽量多样:
主食可选粗细搭配的混合米饭或薯类;菜品中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如瘦肉、大豆、水产品、蛋奶制品;避免油炸食品和肥肉、五花肉、动物内脏等含油多的食物。
此外,戒烟限酒能使糖友寿命更长。戒烟2~6年的糖友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17%,从不吸烟的糖友心血管发病风险降低41%。
6、适当运动
长寿者,几乎每天都有运动的习惯。糖友防肌肉流失是第一位的。踮脚、深蹲可增强下肢力量;举小哑铃有助激活上肢肌肉。糖友最好每天散步半小时以上,静坐不超过1小时,随时起身活动。
7、心态豁达
“不少90多岁的糖友都还很健康,得病三四十年也没什么关系,但一定要管控好各种因素,乐观对待疾病。”邹大进总结道。
推荐一个控糖法则:“500111”
控糖,要在饮食和运动上下功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分泌和心血管病中心主任李光伟,为大家总结了一个“500111”控糖法则。
5:每周运动5天
打球、游泳等强度较大的运动,每天半小时足矣;慢跑、骑车等运动强度较轻,时间可适当延长。
0:不喝甜饮料
含糖饮料可加重胰岛素抵抗、肥胖和糖脂代谢异常。如果想喝饮料,可选茶水、黑咖啡、低脂牛奶等。
0:晚饭后不再进食
晚餐后还吃东西的习惯,可能导致第二天空腹血糖升高,也易引起体重增加。晚饭最好安排在18~20点,保证睡前胃里的食物基本消化完毕,不会因为过饱影响睡眠。
先蔬菜、再肉类、后主食的进餐顺序,对餐后血糖更友好;同时细嚼慢咽,一顿饭不少于20分钟。
1:肥胖者每餐减一两主食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65%。超重的糖前期(血糖已经超标但还没有诊断为糖尿病)人群,每餐可减少一两(50克)主食,相当于减少500千卡的热量。
1:每天蔬菜摄入至少1斤
蔬菜尤其是绿叶菜,营养物质多且热量低,是血糖超标者的首选食物。每天蔬菜摄入量应达到一斤,且量要大于肉类,每天蔬菜和水果的品种在4~6种为佳。
1:每周最多外出就餐一次
外出就餐尽量点清蒸、炖煮类的蔬菜和鱼肉,少选红肉类。可以要求菜品制作时少放油、盐、糖,吃到七八分饱最好。 (鹤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